Four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littlebit more.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 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 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 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开云全站 开云网址世瞩目的成 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 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 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 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 较快发展。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 年以来,世 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 政政策的刺激,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 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 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 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 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 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 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 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 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 年下降了2.5 个百分点, 欧盟下降了2.4 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 个百分 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 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 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 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 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 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 份额比例表 单位:亿美元;% 国家 2009 界份额GDP 界份额美国 14800 25.614582 欧盟16413 28.316282 25.9金砖 9293116.0 11538 18.3日本 59194 10.2 54978 8.7 中国 51808 8.9 58786 9.3 资料来源:World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 World Bank, July2011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 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 年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 万亿美元 激增到10 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 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开云全站 开云网址骤减。据世界贸易组织 (WTO)报告,2009 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是上 世纪70 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 23%,从2008 年的15.8 万亿美元降至12.2 万亿美元。另据联 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2009 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 锐减39%,从2008年的1.7 万亿美元降至1.04 万亿美元。 2010 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IMF)预计,2011 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0 年的12.5%降至7%。在过去的10 年里,全球化的发展对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新兴经济体 的崛起,西方大国感受到竞争压力,推动全球化意愿有所下 降。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关税 削减、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等方面难以达成一致。世界贸易组织 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之一,因谈判受阻,加之金融危机的影 响,从而导致全球化进程受到影响,但从长远看,全球化的大趋 势仍不会逆转。 (三)世界经济再平衡未见改善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再平衡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 要话题。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于2009 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前 大力倡导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理念,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对于经济再平衡的认识则有所不同。发达国家认为,不平衡 的主要原因是新兴经济体大规模的出口导致贸易顺差剧增,而 国内消费不足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而发展中国家 认为,造成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元的过度泛 滥、金融市场发展的失控、商品市场的不平衡是导致世界经济 失衡的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世界经济的失衡状态仍未见改 善,解决世界经济失衡的体制机制仍未形成,解决失衡的方法 难以达成共识。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有三个关键点:一是需要解决金融运行机制和金融监管的矛盾;二是取决 于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否迅速启动并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三是要看能否形成新的有影响力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和协调机 制。从目前情况看,这三个关键点还难以得到突破,且全球经 济增长模式、金融结构的重塑、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等仍难以 改观。我们认为,世界经济再平衡是国际社会努力的方向,但世 界经济的失衡现象将长期存在。 (四)贸易保护主义不断上升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扩大之势,贸易 争端不断增多,贸易摩擦从产品延伸到产业,从贸易政策发展 到经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是造成贸易摩擦激增的根本原因,当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时,这种保护倾向尤为严重。目前发达 国家为推动经济增长,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如放 任本币贬值,逼迫顺差国汇率升值、企图征收碳关税等。一些 国家还进一步通过贸易救济措施,强化对绿色、新能源产业和 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保护,致使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 增加。在2009 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已明确提出反对贸易保 护,但根据《全球贸易预警》第九次报告显示,从2010 年11 月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以来,已有194 项保护主义措施被实 施,其中,二十国集团国家实施的保护主义措施155 项,约占 80%。危机后美欧等国发展战略有所改变,开始更加注重通过 增加出口来提振本国经济,其出口振兴计划在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将加大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的限制。在国际市场 需求增长乏力、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大背景 下,各国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五)全球经济治理模式仍处于磨合之中 金融危机后,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发生变化。世界银行、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协调能力有所下 降。二十国集团作为对全球治理模式的一种探索,其作用为国 际社会所期待。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二十国集团国家共同协 调经济政策,对推动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 好转及各国复苏程度的不同,二十国集团经济协调的难度加 大,各国参与二十国集团的意愿也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平衡及治理方面的矛盾仍未能得 到很好的解决。目前,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的三大经济组织均属 于二战后形成的框架体系,且主要由欧美主导。随着新兴经济体 的崛起,未来全球化治理结构和推进方式将面临重大变革。一 方面是要解决原有的世界经济三大机构的改革问题,另一方面是 如何通过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协调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受到重创,消费和投资增长乏力,主 要国家纷纷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上升,国际大 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大幅上升,并使债 务危机的隐患迅速膨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达国家公共债务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在2011 年首次突破100%, 到2016 年进一步上升到107%,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分别 达到112%、86%和250%。此外,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日本特 大地震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也增加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世界 银行2011 年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11 年及2012 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为2.8%和2.9%;欧洲为1.4%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