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3年春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一、202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二、2023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专栏专栏一“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贸易畅通成效显著专栏二改革开放45年:中国加工贸易变迁与展望专栏三广交天下客:第133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专栏四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附件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附件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统计资料2013-2023年1-5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2013-2023年1-5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2013-2023年1-5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2013-2023年1-5月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2013-2023年1-5月中国出口分企业性质2013-2023年1-5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2013-2023年1-5月中国进口分国别(地区)2015-2023年1-5月中国出口分省(区、市)2015-2023年1-5月中国进口分省(区、市)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2年,中国对外贸易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保稳提质目标,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作出重要贡献。2023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稳外贸压力依然突出。面对困难挑战,中国对外贸易展现较强韧性,实现平稳开局,为全年完成促稳提质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一、202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一)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1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7.7%,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其中,出口24.0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顺差5.9万亿元,扩大35.4%。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进出口额分别为9.4万亿元、10.3万亿元、11.3万亿元和11.0亿元。以美元计,全年进出口规模达6.3万亿美元,增长4.4%。其中,出口3.6万亿美元,增长7.0%;进口2.7万亿美元,增长1.1%;顺差8776.0亿美元,扩大30.9%。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为14.4%,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2022年中国月度进出口规模及增速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下同。(二)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市场布局更趋均衡。2022年,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额分别为6.5万亿元、5.6万亿元和5.1万亿元,增长15.0%、5.6%和3.7%,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15.5%、13.4%和12.0%。对“一带一路”沿线.2个百分点。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13.0万亿元,增长7.5%,占进出口总额的30.8%。对非洲、拉丁美洲进出口分别增长14.5%和11.0%。2022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规模及占比金额单位:亿元专栏一“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贸易畅通成效显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下简称倡议)是********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合作倡议。倡议提出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方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推动贸易畅通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一是贸易规模快速增长。2013-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高出整体贸易年均增速3.2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额比重由25.2%升至32.8%。2022年,中国与沿线个百分点。二是贸易互补性不断增强。2013-2022年,中间产品占中国对沿线年,对沿线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品、汽车零配件、电子元件和纺织品出口分别增长31.3%、24.6%、21.1%和14.5%,自沿线国家能源产品、农产品进口分别增长58.8%和13.4%。三是贸易业态创新发展。“丝路电商”不断拓展,与共建国家跨境电商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一批海外仓建成投运。截至目前,与29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非洲好物网购节”“买在金砖”“上合组织国家特色电商直播”“聚合中亚云品”“云上大讲堂”等电商特色活动广受欢迎,与中东欧国家、中亚五国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四是贸易关系更加紧密。东盟自2020年起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2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6.5万亿元,增长15.0%,占对沿线国、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进出口分别增长45.4%、42.1%和37.2%。五是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中国已与13个沿线个自贸协定。对共建国家优质农产品和食品进口准入持续扩大。与共建国家积极推进“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交流、原产地证书联网等,累计已与32个共建国家签署AEO互认协议。(三)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较快增长,区域结构进一步优2022年,中西部地区进出口7.7万亿元,增长10.5%,高出全国整体增速2.8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8.2%,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9万亿元,增长15.3%,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0.5%;进口2.7万亿元,增长2.9%,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5.2%。东部及东北地区合计进出口34.4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81.8%,增长7.0%。其中,出口19.1万亿元,增长9.0%;进口15.4万亿元,增长4.5%。中西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六省以及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部十二省(区、市);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十省(市);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四)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提升,稳外贸作用充分发挥。2022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共59.8万家,增长5.6%。民营外贸企业51.0万家,进出口额21.5万亿元,增长12.3%,占进出口总额的51.1%,较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对外贸增长贡献率达79.1%。其中,出口14.6万亿元,增长16.3%,占比提升3.2个百分点至60.9%;进口6.9万亿元,增长4.6%,占比提升0.1个百分点至38.0%。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3.8万亿元,下降1.5%,占比较上年下降3.0个百分点至32.9%。国有企业进出口6.8万亿元,增长14.0%,占比较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至16.1%。(五)“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贸易新优势加快培育。2022年,机电产品出口13.7 万亿元,增长7.0%,占出 口总额的57.2%。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 出口额分别为1635.6 亿元、3426.6 亿元、3085.2 亿元,增长 133.2%、86.7%和67.8%。纺织品、服装、箱包、鞋靴、玩 具、家具、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4.3 万亿元,增长8.6%,占出口总额的17.9%。其中箱包、鞋靴 出口分别增长32.6%和24.4%。 2022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金额及占比 金额单位:亿元 (六)能源资源产品进口增加,价格带动作用突出。 2022 年,原油、天然气、煤炭、成品油进口价格分别上 涨47.9%、44.5%、35.7%和24.5%,合计进口3.3 万亿元, 增长40.6%,占进口总额的18.3%,拉动整体进口增长5.5 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口1.6 万亿元,增长10.8%,占进口总 额的8.7%。其中,水产品、食糖、粮食进口分别增长40.6%、 17.0%和13.7%。机电产品进口7.0 万亿元,下降5.4%,占 进口总额的38.5%。 (七)贸易方式持续优化,贸易新动能加快聚集。 2022 年,一般贸易进出口26.8 万亿元,增长11.5%,占 进出口总额的63.7%,较上年提升2.1 个百分点。其中,出 口15.2 万亿元,增长15.4%,占出口总额的63.6%,提升2.7 个百分点;进口11.6万亿元,增长6.7%,占进口总额的63.9%, 10 提升1.5 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8.5 万亿元,占进出口 总额的20.1%,较上年下降1.6 个百分点。随着外贸新业态 新模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贸易新动能正加快聚集。 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1 万亿元,增长9.8%。21 个自贸试验 区进出口7.5 万亿元,增长14.5%。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 首次突破2000 亿元,达到2009.5 亿元,增长36.8%。 专栏二 改革开放45 年:中国加工贸易变迁与展望 中国加工贸易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依 托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要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加工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81 年进出口 额仅为25 亿美元,2022 年达到1.3 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5%,成 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工贸易发展历程几经变迁。改革开放初期,加工贸易以“三来 一补”(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为主要形式探 索起步。进入上世纪90 年代后,加工贸易依托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 大潮快速发展,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明显提升,机电产品比重过半。 2006 年起,加工贸易逐步摒弃粗放型发展,开启结构调整与转型升 级,“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加工贸易减少, 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占比持续提升。当前,加工贸易面临的国际环境和 国内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 压”,一些“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开始向外转移,叠加 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加工贸易占比降至20%左右。 加工贸易为中国外贸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 易中的比重最高时曾达53.4%,占据了半壁江山,是中国成为贸易大 国的重要支撑,是中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是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 和带动中国产业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力量,也是吸纳中国城乡劳动力 就业的重要载体。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 11 确定性增多,加工贸易面临内陆沿边地区承接能力尚待改善、部分产 业向外转移等特殊困难,但应该认识到,加工贸易在促进对外开放、 产业升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通、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支持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加 工贸易水平。为此,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加 工贸易健康稳定发展,包括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梯度转 移,促进保税维修等加工贸易新业态发展,鼓励支持地方加强对重点 加工贸易企业的服务保障,继续发挥好加工贸易大省主力军作用等。 (八)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结构继续改善。 2022 年,服务进出口6.0 万亿元,增长12.9%。其中, 出口2.9 万亿元,增长12.1%;进口3.1 万亿元,增长13.5%; 逆差2757.1 亿元,扩大30.5%。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5 万亿元,增长7.8%。其中,出口1.4 万亿元,增长12.2%, 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 服务,分别增长17.5%和13.0%;进口1.1 万亿元,增长2.6%, 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速达35.8%。旅行服务 继续呈现恢复态势,全年旅行服务进出口0.9 万亿元,增长 8.4%。 二、2023 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一)进出口实现“开门稳”。 1-5 月,货物进出口总额16.8 万亿元,增长4.7%。其中, 出口9.6 万亿元,增长8.1%;进口7.2 万亿元,增长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