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连平:2023年我国出口将整体承压,进口增速可能回弹,但程度较有限
近日,12月进出口数据发布,按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总值5341.4亿美元,同比下降8.9%。其中,出口3060.8亿美元,同比下降9.9%;进口2280.7亿美元,同比下降7.5%;贸易顺差780.1亿美元。对此,搜狐智库对话了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Kaiyun官方网站 开云中国究院院长连平。
连平表示,2022年12月进出口持续承压。全年进出口未能延续2021高景气,均呈现较大的下行压力。美元计,全年出口增速为7.0%,低于前值22.6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为1.1%,低于前值29个百分点。
他指出,开云全站 开云app平台12月出口增速再度下行,继续承压,除世界经济承压、外需收缩之外,还有两点原因。一是高基数效应明显。2021年12月出口金额340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为20.6%,环比增速为4.8%。二是12月国内管控逐步放开,感染人数快速上升导致劳动力可能出现暂时性短缺,部分地区工业生产可能受限,当月PTX和PTA的开工率下降Kaiyun官方网站 开云中国约9.2%和11.7%即是体现。
12月进口乏力的主因是内需尚未回暖。连平表示,12月PMI生产指数仅录得44.6,低于前值3.2个百分点,与4月封控时期的水平相当。虽然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出行限制逐步取消,但鉴于感染人数在初期爆发增长,对进口需求的推动作用较有限。进口增速的边际改善可能来自人民币升值的带动。12月,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口成本压力,尤其是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有了一定幅度的下行。
回顾2022年,连平表示,2022年出口超预期下行,其原因有三:第一,外需大幅收缩是主因;第二,东盟对我国出口的拉动最为显著,2022年,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率为17.7%,高于对美国1.2%和欧盟8.6%的出口增速;第三,全年汽车出口亮眼。
同时,连平也指出,2022年进口低迷,疫情干扰和地产风险造成的内需疲软是其主因。进口需求主要来源于生产型需求和消费型需求。生产型需求看,全年的PMI生产指数12月中有4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其余均处于荣枯线月)的社零消费增速仅为-0.73%,远低于前值13.4%。
进口产品中,开云全站 开云app平台高技术产品拖累明显。他表示,2022年,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飞机、机床设备的进口数量增速仅为-20.2%、-15.3%、-27.3%、-14.4%,降幅显著。“我国芯片制造距离完全国产化还需一定时间,而美国的芯片法案带有针对性和歧视性,致使高新技术产业相关品进口受阻。”
展望2023年,连平表示,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下行,需求放缓并收缩,我国出口将整体承压,增速可能前低后高。原因如下:一是全球通胀依然挤压需求,2023年通胀对需求的抑制难以快速扭转;二是海外加息仍将抑制出口贸易;三是世界经济和贸易下行压力加大,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需求将不同程度减弱。
“不过,2023年的出口仍有稳外贸政策、全产业链优势、RCEP框架红利和欧洲制造业供给替代等支撑因素。”
2023年进口增速可能回弹,但程度较有限。连平表示,防疫优化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下,进口需求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计将有一定幅度的升值,汇兑因素也有助于缓解进口成本压力。但我国进出口中约四分之一是加工贸易,来自欧美的终端需求走弱也相应削弱了我国的进口需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